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

返回 洛阳理工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师者风范 >> 正文
孜孜以求 永无止境——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廖桂华教授
发布日期:2009-05-15 18:44:04 / 浏览热度:人次

廖桂华,1961年11月生,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河南省冶金建材行业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硅酸盐学会理事。曾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的称号。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洛阳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3篇,其中11 篇被E1 收录,2篇被CA收录。参与出版高校教材两本(《无机非金属概论》、《陶瓷工艺学》)。

待人真诚热情,不甘于落于人后,对生活和工作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初次和廖老师接触就感觉他是那么热情、那么平易近人。廖老师笑着说:“这可能是作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吧。”在采访结束后,我被廖老师身上一种特有的精神、勇气和坚强的毅力深深地打动:人生,全依赖自己的行动。

求知之路:刚健有为

廖桂华老师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大学生。他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当晚,他亢奋得彻夜难眠。那个时代的学生,饱经了“文化大革命”的折腾,他学的东西实在不多。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是无比强烈的,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廖老师终于成为乡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不仅是父母的骄傲,更是赢得了乡邻的羡慕。进入大学后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由于时代特有的特征,那时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极其强烈,除了吃饭与休息的时间外,其余的都用到了学习上。谈起当时的生活状况,廖老师这样说:“那时候的一等助学金是17.5元,已经保证了基本的生活费用,物质匮乏,生活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1982年8月,廖桂华老师本科毕业后就来到我院工作。在这期间,他始终以认真谨慎、尽心尽力的原则要求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在这期间,廖老师感觉自己有必要继续深造,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于大学毕业18 年之后,2000 年9 月考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这时他已经39岁了。在这个年龄阶段,无论是在记忆力还是学习的能动性都不如年轻人。这对廖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高高的门槛,但是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2003年3月,他顺利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证书,也就是在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同年他被聘为“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04 年9 月赴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做相关科学研究并攻读博士学位。

这是机遇,还是挑战?

当时,廖老师的家人支持他出国。这真的又是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选择,廖老师曾经犹豫过。出国做科研可是个好事情,是多少年轻人翘首期盼的事情呀!但是他对以后的发展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43岁,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廖老师是有勇气和毅力的人。他的精力超常旺盛,永远都那么精神饱满、充沛。进入博士论文阶段以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毕业的博士都要求通过英语雅思考试,对于一个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外语考试的人来说,突然去参加国际性的专业的英语雅思考试,用廖老师自己的话说:我要考就要一次通过,以我这个年龄也熬不起了,这既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又是一种一个门槛。凭着这股韧劲,他坚持了,他成功了。
记得海涅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廖老师的成功是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更得益于他的勇敢、坚韧。

育人之责:尽心尽力

人,不能严格地把握住自己,就不能进步。
“只要是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就要去把它学好,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自然对我们有用,是我们拿到专业文凭证书所必需的,要不学校还安排这些课程有什么用。”他这样鼓励学生们去学习专业知识。“学生不要无故旷课,要有效地利用课堂,只要是来上课了就要好好地利用,认真听讲,更不要影响其他学生。”他这样要求学生。
在廖老师回校后的第一学期,他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6 级专科班《陶瓷生产技术》课程和本科班的《材料工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他经常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教育学生,告诫大家:“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尽量多吸取各方面的知识,着重培养自己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廖老师对他的每一个学生都称赞不绝。他经常对学生说,现在我们的课程很多都是在学习外围的东西,我们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回到材料学科的本身来。同学们说:“廖老师对他们特别宽容,但这种宽容不是一种放任,而是因材施教,给予的是一种最深的鼓励,在感动和激发中鼓励你学习。”廖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总是一丝不苟。每次批改作业时,他看过的学生作业,几乎每一页都有批注,常常比学生自己还要认真,让学生非常受感动。廖老师刚从意大利回来没几天,有的同学就把有些问题发到廖老师的信箱里了。学生们当时想廖老师去意大利4年没回家,手头上一定有许多的事要办,家里也会有不少事等着他去做,先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他,待他有时间时再说吧。可没想到仅仅3天,廖老师就把问题解决了,还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
工作将近30 年,廖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做到问心无愧,讲究师道尊严,愿意把学生当作朋友。每一堂课,不管听众是十几人还是上千人,他都激情四射,达到忘我境界。大家之所以喜欢听廖老师讲课,主要是因为廖老师能抓住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不回避问题;他紧紧把握主旋律,不是一家之言;他总是因材施教,对听他课的人,他会用他们习惯的语言去讲,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另外,他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注意专业课结合实际,诱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是凭着独特的教学方式,他曾多次被学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学期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学期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各1次,被学院评定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带头人。
人只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和坚强的意志,都会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廖老师做到了,他现在正在埋头耕作着,不惜精力和汗水;他欢欣鼓舞地准备着又一次丰收的收割。

师者风范
校史春秋 师者风范
会长致辞 总会概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苑
校友相册 校友留言
返校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