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

返回 洛阳理工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师者风范 >> 正文
用画笔书写人生美景——艺术设计系美术教师乔卫明
发布日期:2012-12-15 10:24:30 / 浏览热度:人次

乔卫明,男,洛阳人,1961年生,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研修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等,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客座教授,河南省教育系统书画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只把富贵等闲看》荣获全军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童年的回忆》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并荣获河南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情》被选入文化部组织的《千古绝唱——中国书画名家二十一世纪唐诗宋词创意精品典藏集》,部分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等部门收藏,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著名诗人汪国真题写的“乔卫明美术工作室”位于我院王城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这里摆放着一张茶桌、四把椅子、一张画案,画案上面放着笔墨纸砚和水彩颜料。没有刻意的装修,没有精美的摆设,没有奢华的讲究,只有朴实的感觉,让人不由地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
2012年9月,乔卫明受邀为中南海创作的国画作品《凌云》被选中,填补了河南省画家作品未被中南海收藏的空白。《洛阳商报》、洛阳电视台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

心逐画笔艺渐成

问起乔卫明最满意的是哪幅作品时,他微微一笑,诙谐却不失坚定地说:“或许是下一副。”一句话道出了他不懈追求的信念和不断求索的决心。在他看来,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人不能停滞自己的追求。他清楚,自己还有差距,必须把追求铺满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乔卫明曾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那里的麦草、箩筐、地瓜秧、杂树、小鸟和家畜,不仅点缀了他的童年,使他对大自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也给他带来了一生之中享用不完的精神慰藉。在一位老艺人——他的外祖母的影响下,他对艺术意境的创造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理解。他时常看着外婆把黄河的风情画用剪刀一刀刀剪下,装饰着邻里节日的窗棂,幼小的心总是激动不已。时至今日,乔卫明还时常回老家去感受一下田园生活的趣味。不用多说,乔卫明对生活的这点偏爱,使他走上了花鸟画的道路,并通过这些箩筐、地瓜秧、小鸟等生活中平常之物来传达他对生活的艺术感知。
带着对艺术的顶礼膜拜,他执着地向着艺术殿堂朝觐,不辞辛苦地走上了一条苦行僧般的漫漫长路。他为求学北上南下,访名师,苦学艺。在新疆师范大学他认识到了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领略了大漠的旷远与深邃,站在落日下望着无垠的戈壁感受生命的意义;在广州美术学院他认识到了绘画艺术的细腻,领悟了南国的风情与雨声,手牵巴蕉细读南音的韵彩……
为了探寻艺术的真谛,乔卫明在画内求艺,在画外求本。多少年来,他多读、多看、多走,在古代陶器、青铜上,在汉砖、石刻上,在壁画、岩画上,在文人画和民间艺术上不断寻找艺术创作相对不变的规律和灵感。一卷卷古书成了他每天必须挤出时间品读的“挚友”;一首首优美而迷人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成了他难以离舍的“情人”;一帧帧汉画的拓影,一块块先民陶片上的彩绘,一方方魏风晋韵的墓石雕刻,一件件唐彩宋燕的文物真趣,让他体验着物象空间的阴阳跌宕……
如今,清新、明快、幽邃、隽永构成了乔卫明花鸟画创作的主旋律,但是他每向前迈出一步,都会伴随着探索的困惑、选择的挣扎和解脱后的释然。乔卫明在这种艰难的追索中,让生命在艺术中不断升华。

情牵故土魂梦萦

乔卫明始终认为绘画艺术是要靠生命来感知的,手中的笔墨只是表现的工具,画纸上落下的线条与色块也只是表现的过程,能给人感动的是审美创造过程中凸显的情怀,是一种纯粹的心灵感知与直觉体验。出于表现美与心灵的需要,一切艺术行为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愿望,随心所欲地组合画面,根据想象来勾画自己的世界,有的只是心灵流动的痕迹,无因果联系、打破日常逻辑和玄妙的整体效果,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内在的激情与特有的秩序美。因此,他带着在民间艺术里得到的种种启示,不断返回童年生长的地方,钟爱的还是以往的题材,只是不再停留于表象的描摹,而是更加注意视觉因素在表现上的纯净化,更加注意发掘自我心灵主体建构的表达方式。
故土那如诗的春柳,田垅上的小花,麦场里的麦垛,老檐下挂起的荷锄,角落里静置的箩筐,飘舞的秋叶每每唤起他创作的冲动。不管是红薯的曲秧伏地,还是豆架上的黄花浴露,箩沿上偷谷的小鸟,槽头上悠然的马牛,都成了乔卫明艺术激情的源泉。他不止一次地重返故园,静静地感悟时光的节律,捕捉沉淀在生命深处的灵感,用画笔勾画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于是,《丹柿》、《丰收》等充满乡村气息的佳作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其中,《只把富贵等闲看》荣获全军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一桂红艳露凝香》荣获国际中国画大奖赛铜奖,《童年的回忆》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河南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倾国姿客》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迎香港回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巢》荣获由文化部举办的当代中国工笔画二等奖,《归》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迎澳门回归中国书画大展”,《家园》荣获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成就奖,作品《丰收》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作品《情》被选入文化部组织的《千古绝唱中国书画名家二十一世纪唐诗宋词创意精品典藏集》,八尺宣纸画《玉洁》2012年入选全国小学美术教科书。他于200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01年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在埃及、英国、法国、意大利举办的八人书画联展,多次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河南日报》、《书画报》、《美术》、《美术大观》、《美苑》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作品《凌云》等被中南海收藏,其他一些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国家政协、总政机关、广东省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单位收藏。

爱育桃李园满香

2006年,乔卫明来到洛阳理工学院,依旧坚守着一个美术教师的坦然,继续着自己每天的生活:教书、绘画、品茶。
乔卫明说,他这间工作室经常是“高朋满座”,原来是他把来这里学习的学生都当作朋友看待了。他和学生交朋友,谈心,然后教学生做人,乔卫明认为要做好画,必须先做好人。在学生学会做人后,他才教学生学习画画。他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爱上中国画,而不是强求他们简单地进入绘画领域。
我院有一个五年制美术班,学生层次不齐,基础较差,教起来比较吃力。乔卫明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采用“启发式教学”,经常带学生外出采风、写生,现场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选择“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的理念, 成功“拿下”这个“山头”。由于教学生动,素材鲜活,气氛活跃,不仅我院的学生想听、爱听,就连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听课。
把教学艺术化,是乔卫明独特的教学方法,也是他的生活。他的“引入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效果明显。古有“以茶会友”,今有乔卫明“以茶授业”。把茶文化引入美术教学,是乔卫明的独创。在工作室里有一个木制茶台,到这里学习的学生,乔卫明都会请他们坐在茶台前,一边品香茗,一边授学业。通过对茶文化的讲解,他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启学生的智慧,延伸至艺术领域;待学生进入状态,他就会和学生一起离开茶台,铺纸备墨,握管临案,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我院会计学系朱启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刘巍偶然听了乔卫明的课,深受启发,创作的画作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
在九都校区艺术设计系任教,离家较远,为了不耽误上课,他总是很早从家里出发,第一个到达办公室,然后把办公室卫生打扫干净,热水烧好,文件整理好。别的老师看到干干净净的办公室,都开玩笑说办公室里来了位田螺姑娘。上课时,他也总是提前几分钟到教室,把黑板擦干净,讲桌收拾一番,趁空闲时间和学生聊聊天,谈谈心,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状况,并尽量给予指导和帮助。多年来,乔卫明默默地帮助了许多生活困难的学生,工作室里学生练习用的笔墨纸砚也都是他自己出钱买的。学生朱启雄也从乔卫明画室走向了社会,办了自己的画廊,用画作开始了创造自己生活的新追求。
自然高华,大情哺真,乔卫明在艺术的殿堂里自由追索,寻觅胜景。他的艺术已经被世人关注,但他总觉得自己还刚刚开始。

师者风范
校史春秋 师者风范
会长致辞 总会概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苑
校友相册 校友留言
返校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