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

返回 洛阳理工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师者风范 >> 正文
在电化学世界里探寻胜景——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副主任卫应亮博士
发布日期:2012-10-15 10:15:46 / 浏览热度:人次

卫应亮,男,1969年生,河南洛宁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副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洛阳市科技标兵,现为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分析化学与电化学。发表学术论文30 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其中2篇论文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7篇论文获二等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7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分析仪器及维护》等多部高校教材。

深秋时节,金色的阳光铺满了理工校园,蔚蓝澄净的天空让人心驰神往。环境工程与化学系的实验室里,一位穿着白大褂的教师正在试验仪器前面给学生介绍操作的流程和数据收集的方法,还不时地回答着学生的提出问题。他就是我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副主任卫应亮博士。
自2004年博士毕业至今,卫应亮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查资料、写报告、为学生修改文章、撰写和完善实验方案……熟悉他的人都说:“卫应亮每天都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也许你会怀疑,可当你进入他的世界,你就会发现在这个普普通通的教师身上有着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和经历。

潜心笃志搞科研

2005年9月,卫应亮应郑州轻工业学院的邀请做了该校的兼职研究生导师。于是,在每周忙碌的工作中,卫应亮就有了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的任务,每周五晚上要赶赴郑州,对郑州轻工业学院的研究生进行指导,周日晚上或周一早上就要匆匆赶回洛阳,讲授课程,安排工作。奔劳没有累了他的心智,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利用郑州轻工业学院相对较好的研究条件,他潜心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在那段时间里是他最有成效的几年,也是最有收获的一段时光。因为要带研究生,他就自觉地翻阅大量国内外的专业资料,搜索研究前沿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和整合,以便能尽自己最大的所能给学生以更好的指导。
在那段时间里,卫应亮指导的学生顺利毕业,自己在科研上也取得不小的成绩。《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技术研究超氧自由基的电产生及化学性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沙丁胺醇电催化氧化研究》、《胡椒碱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等研究论文都是在那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还有多篇论文被SCI收录。然而,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收获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殊纳米结构锡基氧化物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的成功申报和顺利完成。
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做研究生导师时,卫应亮认识了该校的李超教授。由于两人专业相近,研究方向一致,他们在交流之中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过深入探讨和进一步研究,两人都觉得完全可能。于是,他们按照要求认真地进行了申报。结果不出所料,项目申报取得成功。项目申报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完成项目就成为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他们进行了分工和步骤设计。卫应亮开始着手进行研究,可是我院的条件无法完全满足实验要求,他就经常利用周末奔赴郑州大学或武汉大学进行研究,项目在重重困难中不断取得进展。有时,为了获得理想的实验数据,他会彻夜不休;有时,在新的领域,他会反复地思考和探索,及时查阅大量的数据资料,不断调整实验流程,连续数月潜心研究。凭着这样的劲头,卫应亮如期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务,也进一步形成了他坚忍不拔、永不服输的性格特征。
如今,卫应亮正在主持河南省基础与前沿计划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相信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锐意进取的学术精神,他在科学研究中会行走得更加稳健。

精心搭台促新人

多年来,卫应亮甘做“人梯”和“铺路石”,为培养年轻的科研人才尽心尽力。作为环境工程与化学系的副主任,卫应亮负责着系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天,他都会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打扫完卫生之后,就要安排工作、跟踪项目研究的进度、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由于我院的实验条件有限,一些青年教师无法完成研究项目,就产生消极的情绪,卫应亮便利用自己的关系,安排青年教师到实验条件较好的院校进行实验。他还牵头在系里成立了“纳米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小组,成员有王安亭、张拦等人。研究小组利用学院现有的条件,集中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铂修饰电极制备及分析应用研究》、《碳纳米管载稀土/磁性金属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等通过了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根据学院的计划和安排,卫应亮和系领导一起制定详细的方案,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依托生产单位,利用专业优势和学院资源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社会和区域经济服务,同时鼓励教师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纵向科研课题合作,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如今已经与河南洛染股份有限公司、豫光金铅有限公司、洛阳精恩化学品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如王永刚在洛阳祥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从事油品润滑剂、无铬钝化液的研制与开发工作,还获得150万的风险投资资助;张拦以洛阳市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与洛阳科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合作。
每年,卫应亮都要和系领导一起动员全系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通过撰写初稿、系内部交流、多次修改、聘请专家审阅等程序,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和水平,申报数量一直位于学院前列。同时,以环保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为依托,组织力量搞好项目的申报、执 行、科技服务等各项工作,为项目研究提供科研平台。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每年该系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收录近10篇。该系2011年、2012年连续成功申请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各1项,2012年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5项。
卫应亮说:“每个人都是特别的,要根据各自的背景、需求和性格,在事业上作相应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专长,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信心和专业成就感。只有每个人都好了,整个团队才有战斗力。”

倾心播爱育英才

卫应亮说:“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不是当保姆。我宁可我的学生现在‘恨’我,也不愿他们将来‘骂’我,因此对他们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卫应亮带的《专业英语》、《仪器分析》两门课程,每年都会有学生不及格,但是在他所教的两门课中,学生的专业知识都比较扎实,学生对他的教学质量评价都比较高。2005级有一个叫王启超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就在期末考试前找到卫应亮,恳求卫应亮别让他这学期挂科,因为作为入党培养对象一旦挂科就将被取消入党资格。他了解情况后,便在考试之前给王启超开了“小灶”,多补了几节课,进行重点讲解。最后,王启超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还特意到办公室感谢卫应亮,并为自己起初的错误行为道了歉。
在卫应亮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够汲取充分的营养。卫应亮按照学院主干课程达标认证工作要求,在系里召开部分教师代表参加的主干课程达标评估会议,确定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教师,每次在新学期开始时,课程组的老师就会集中到一起,讨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课程进行优化和合理编排,确定教学方案。同时,在知识教授过程中,卫应亮还会把理论与生产实践应用、前沿知识、研究方向、发展前景等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在实验课上,他会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改变以前粗放式的考核方法,采用实验考试的办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方案,以增强教学的实效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陶行知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卫应亮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做好科研,还要搭建平台,凝聚人心,为共同的事业一起打拼,为人才培养呕心沥血,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这才能履行好职责,培养好人才。他一直坚信,教师是一种塑造心灵的职业,甘于平凡、追求崇高始终是他坚守的人生梦想。

师者风范
校史春秋 师者风范
会长致辞 总会概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苑
校友相册 校友留言
返校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