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

返回 洛阳理工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母校之窗 >> 院系风采 >> 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发挥行业优势 推进建材创新
发布日期:2012-04-15 17:42:09 / 浏览热度:人次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特色品牌建设工作纪实

★中国硅酸盐学会的理事单位、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共建研究室、洛阳市硅酸盐材料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洛阳水泥工程设计研究院共建实验室、洛阳大泽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水泥工程实 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窑外分解故障诊断仿真系统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与设备》获得省级精品课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及设备”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教学团队
★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七届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一等奖 、 全国首届水泥厂中控室操作技能大赛集体一等奖
★《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与设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已成为行业指导书
★2008、2010、2011年荣获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09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荣获2010年院级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系部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是我院重点学科系。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3个本科专业,材料工程技术(含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四个专业方向)、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2200余名。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技术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现有在编教职工54人,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专业学术科研团队,在新材料开发、节能减排、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提升。现有6个实验中心、3个校内实习基地、省内外建设了2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3个院级研究所。实验室总面积3597平方米,实验设备758台套,总值2501.05万元。

凸显特色 重点建设

在深入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认真制定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把握建材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瞄准建材行业和洛阳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材料学科优势,调整学科研究方向。改造传统的水泥、玻璃、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并与功能材料、金属材料等进行融合提升,把材料学科建成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省内一流的省级重点学科。
按照这样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服务建材行业和地方建设优势,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与改革,逐步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迈进,强化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积极构建具有理工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和层次大幅度提升。注重服务建材行业,打造特色学科品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被学院遴选为院级特色专业。2008 年,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实现了我院本科专业建设历史性的突破。

营造氛围 打造团队

 贯彻学院“立足于培养、着眼于提高、高起点引进”的方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总体素质。师资总量快速增长,质量水平大幅提升,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现有教职员工中专任教师48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教师23人,占全系专任教师的47.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占专任教师的47.9%;硕士学位教师21人,占专任教师的43.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1.7%。并聘有院士及工厂工程技术人员等20余名兼职教师。吸引培养全国有影响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优势学科方面取得突破,确立以在建材行业有一定影响的王晓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工程训练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拓宽教师出国培训渠道,先后派出教师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进行学习研修与学术交流。
  全方面加强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建设,形成由王晓峰为学科带头人和吴武伟、廖桂华、王利剑、郭献军、岳卫东等一批科研水平较高的骨干力量为核心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术水平高、学术气氛浓厚、团队精神强、富有活力的科研团队和教师队伍,力争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成省级教学团队。

创新技术 服务社会

坚持以服务建材行业为宗旨,扎实努力地进行科研创新工作,以“规范管理,优化结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滚动发展,引领未来”为科技工作方针,以洛阳市硅酸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2个市级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无机非金属等重点学科、国家省市重点项目为纽带,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确定“建筑节能材料”、“环境协调材料”、“功能材料”等三个科研方向,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改善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研团队。先后承担或参与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59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出版《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与设备》省级高校精品课程教材及学术专著10余部,引进的科研经费超过 400 万元。
  推进产学研合作,争取政府资金,谋求与企业合作,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瑞集团、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与技术瓶颈,“永城煤矸石作水泥混合材的研究与应用”、“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研究”、“组合式烘干机扬料板的研制”、“微机核子称变频配料系统”、“立窑水除尘设备”等多个项目已在很多水泥企业得到推广,科学研究转化为科研成果,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创新模式 培育人才

  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具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依据材料学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并增设部分综合性培养计划以拓展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
在全国“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英语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10项,地厅级奖励2项。其中崔辰硕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王晓丹负责的地铁用声屏障材料的制作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国家三等奖,李红建负责的黄河泥砂-粉煤灰蒸压砖的研制项目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赵艳艳负责的煤矸石页岩内燃砖的研制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省级二等奖等10项省部级奖励。
  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建材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以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立足“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处理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个性教育与共性培养的关系、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培养沉得下、留得住、能力强、人品好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建材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毕业生供不应求,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海螺集团、南方水泥集团、中联水泥集团、冀东水泥集团、山水水泥集团、华新集团、华润集团、台湾水泥集团、拉法基瑞安集团、南方玻璃集团、耐火材料研究院、富士康科技集团、七二五研究所等国内知名企业,现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发表于《洛阳理工学院报》2012年4月15日第3版 记者:南朋飞)

母校之窗
校史春秋 师者风范
会长致辞 总会概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苑
校友相册 校友留言
返校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