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思想教育 ?理论园地 ?正文

传承优秀传统道德理念就是践行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4-12-30浏览次数: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爱国、诚信、敬业、仁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道德理念和基本规范,也是个人层面最基本的价值范畴。它历经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文化变迁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也滋养哺育了一代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特别是在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理直气壮地科学继承、一如既往地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在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和可靠保证,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达根基”、“肥沃土壤”、“丰厚营养”和“雨露阳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新的时代条件下,善于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深入挖掘、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积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能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而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传承家国意识,陶冶爱国情操。家国意识是中国人的基本意识和一贯遵循。这种家国意识是寓于孝道文化之中的,其基本价值伦理以及由此生发的热爱祖国、与人为善等优秀品格,与倡导“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由国及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人经常善于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生命同天下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把“祖国”比作“母亲”就是这种家国意识的集中表现和通俗表达。这就既要坚守养亲、敬亲、尊老、爱老等传统孝道的精义,又要摒弃“光宗耀祖”、“埋儿奉母”之类的愚忠愚孝,把传统孝道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涵义和内容。比如,把孝敬父母的传统孝道引申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孝”,把立言立功转化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的不懈追求等。这样,才能使孝道文化的内涵更具鲜活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时代感,外延更具灵活的适应性和广袤的包容性,真正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道德源泉。

第二,传承诚信精神,夯实道德基石。诚信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得以延续、得以发展下去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联系交往、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的基石和纽带,因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倚重的道德范畴。如《论语·子路》中讲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为人处事的基本信誉原则。对于个人来说,诚信乃是立身之本,“人无信而不立”嘛!对社会而言,诚信首先就是守信,在社会活动中重承诺、讲信用、守合同,以诚正己,且把它作为立业之本。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个人诚信、社会诚信、行业诚信、商业诚信等领域问题严重,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的共同呼声,人民的热切呼唤。传承诚信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诚信价值观贯穿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道德风尚等各个方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使之成为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党员干部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格高下、思想情操优劣的重要价值标准。

第三,传承敬业精神,熔铸奉献品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敬业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伦理或职业道德,更是一种人生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观。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著名演讲中认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它由职业理想、立业意识、职业信念、从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方面构成,其本质就是无私奉献精神。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敬业本质上就是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根基的珍视。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堪谓敬业价值观的一个经典注解。敬业价值观蕴含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为众多贤人志士所践行。孔子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视为仁德的基本要求,把“事思敬”作为对待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做事的精义在于“儆事”。自古以来,有关敬业尽责、忠于职守的例子俯拾即是、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王猛为相,临终不忘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写出《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等。当前,践行敬业价值观,就要确立劳动神圣、工作神圣、事业神圣、创造神圣的信念,就要求每位公民都应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的光荣岗位,看成是社会、单位运转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自觉做到恪尽职守,夙夜在公,兢兢业业为党和国家做贡献,在实现“中国梦”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传承友爱理念,建设和谐社会。友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元素。“礼之用,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道德理念。强调在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秉持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和”。亦即坚持以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社会和他人,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处理各种关系,主张“天人合一”。值得提及的是,这种“友爱”、“仁爱”思想以“爱人”“成己成人”为前提与目的,以培养爱心实现自身心理和谐,以团结友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呵护民众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珍爱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以此引领我们走出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畸形发展所导致的人的“物化”“异化”和“单向度”困境。传承友爱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区分不同的价值主体、针对不同的价值目标,形成不同的价值规范和价值要求。对广大社会成员来讲,就是要引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强化人民至上意识,自觉践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富民,主动下基层与人民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开干,坚持到一线去接地气、知民情、找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上一篇:理解新常态关键在于把握五“新”
下一篇:认识新动力,培育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