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的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文苑 >> 正文 >>

张天兵:我家的扁担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3日  浏览量:


       我家的扁担已经挂在墙上很多年了。如今,扁担的吊环吊钩已锈迹斑斑,担杆也干枯霉变。但每每看到它,就想起它的故事,想起它为我们家做的贡献。

       在我四五岁时,村里人吃水还是全靠村中央的一口水井,水井有十余丈深,井口周围是大石块砌的石台子。因为上去的人较多,石面磨的精光,晚上在月光下反射出道道寒光,冬天上面还会结冰,特别湿滑。井口后面立有两块大石墩,石墩上方凿有孔洞,孔洞中穿着井轱辘的大木轴,井轱辘就在井口的正上方。井口不大,大约有七八十公分见方,从井口看下去阴森可怖,不时还可听见水滴到井底的声音。井轱辘靠近石墩的一边有一圈一寸宽的扁铁包的铁毂,当空桶放入井口时,人总是用双手使劲抱住铁毂作“刹车”以降低水桶下降的速度。时间长了,铁毂磨得锃亮如镜。

       那时,父亲在县城上班,平时很少回家,母亲下工后,便匆匆用扁担挑起水桶、领着我走向水井旁。别人家大多是男人去挑水。我家的水桶比别人家的小,可能是为了方便母亲绞水和挑水吧。

       每次往井中放水桶时,母亲用双手抱井轱辘铁毂的动作都非常紧张。水桶放入水井后,母亲扯着上面的绳子来回摇几下,听着井底“咣当”的声音感觉水满了,才开始绞井轱辘。绞井轱辘是最费劲的,这时,母亲会呵斥我站得远远的。绞水的过程中最怕松手,一旦松手非常危险。当把水桶绞出井口,母亲小心翼翼地一手摁井咕噜把,一手把水桶拎到井岸上,一桶水才算完成。这样的动作还要再重复一次,才能完成一担水。如果后面有人排队,会有人帮忙一起绞,就会轻松许多。

       一担水绞上来后,可看到母亲额头上冒的热气和浸湿的头发,母亲用扁担挑起水,拉着我的小手往家走。而我总是跟不上母亲的步伐,渐渐松开母亲的手,看着母亲矫健的步伐向家中挑去,而我则踩着洒下的水滴印慢慢往家走。有时,我还没到家,母亲已挑着空桶又一次走出家门,中途便拉着我再次走向水井。有时,中途我想睡觉,母亲便带我回家安顿好我休息后,再挑起水桶走出院门,当我一觉醒来,还听到母亲倚靠扁担和往水缸倒水的声音……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人吃上了自来水。但全村只有两三个水龙头,水龙头前总是排着长长的挑水队伍。母亲下工回来,把水桶挑到水龙头旁,让我排队,她则回去照顾弟妹和做饭。等排上接满水后,我叫母亲来挑。有时候母亲忙,顾不上来挑,我就想尝试一下,无奈个子小,水桶根本离不开地。又尝试把扁担穗在扁担上绕一圈儿,但水太重根本挑不动,肩膀还硌的生痛。有一次,接了少半桶水,一磕一拌地往家挑,当挑进门的那一刻,母亲看到后又高兴又心痛,当看到我硌得红红的小肩膀时,母亲一把紧紧地抱住我,眼泪打落在我的身上……

       父亲知道后,专门在扁担的两边吊环下装了一个“S ”钩,这样我挑水时,就把下面的吊钩挂在上面的“S”钩上。扁担穗短了,我挑起来水桶也不怎么磕地了,肩担也不硌得那么厉害了。挑水时,我就专门注意接水量,不能超过水桶上的一个印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挑战下一个印子。记得,当时一位挑水的大叔问我多大?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是九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挑的水也越来越多。十四五岁时,本村自来水管没水时,要到一二里地外的邻村去挑水,挑水中途要歇四五次。中途歇息时,村里的老人经过,关心地嘱咐:少挑点儿,别压得不长了!这句话让我一直担心了很多年。

       慢慢地,挑水对我来说已经没有难度。每次放学回家或是假期,挑水基本全是我的活儿,母亲可以腾出时间干些别的。当然,有难度的是挑粪,一是味道大,容易溅到身上,二是地距家远,挑的距离长比较累,所以挑粪的事儿一直都是父母去做。

       后来,有了大水桶,用平车拉上,到水龙头前用水管接满,拉回家后用水管导流进小水桶,再用小水桶倒进水缸。这时,扁担用的就少了,只有从水池或泊池里挑水浇地时才用得上。记得,在夏日月光下,我与母亲在泊池边,一人用扁担挂上水桶提水,一人往大桶中灌,灌满后拉到院里浇菜,院子里的菜长的非常好。

     再后来,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拉粪也有专门的农用车,因此,扁担的用途越来越少。很长时间扁担都倚靠在我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后来,父亲把扁担高高地挂在我们家厨房外一个显眼的位置,似乎是在纪念扁担对我们家的贡献。再后来,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拉粪也有专门的农用车,因此,扁担的用途越来越少。很长时间扁担都倚靠在我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后来,父亲把扁担高高地挂在我们家厨房外一个显眼的位置,似乎是在纪念扁担对我们家的贡献。
       每当看到扁担,我就想起了逝去十余年的母亲,想起她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如同扁担一样勇挑生活重担、吃苦耐劳的精神。清明节来临之际,我谨作此小文以告慰她老人家,她的“扁担”精神已在我们兄妹中很好地传承,这种精神还会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张天兵,男,1970年5月生,山西绛县人,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88级建材机械专业8821班校友,现任山西龙舟输送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