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

返回 洛阳理工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师者风范 >> 正文
好知善行育英才——记我院十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罗玉明
发布日期:2013-10-31 17:48:15 / 浏览热度:人次

罗玉明,男,1979年生,汉族,党员,硕士,讲师,现任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专任教师、工商管理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主讲《管理学》、《战略管理》和《经济法》等课程。获得学院教学质量奖10余项,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项荣誉称号;主编教材3部,主持教科研项目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次。 

没有感人肺腑的言语,没有撼人心魄的思想,没有华衣丽服的奢华,一卷书,一水杯,一张桌,别无他物,只是站在这三尺讲台上,他便自成一道风景,陶醉了这方室之中的莘莘学子。他瘦高的个子,戴着眼镜,消瘦的脸上有些刚毅。他就是我院教学能手罗玉明。
他很平凡,只是这教育战线中众多教师中的一位平凡教师;他又不平凡,从众多教师中脱颖而出,深受学生爱戴。

践师德 服务课堂

对于师德,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无论这见解与他人有何不同,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得到学生的认可,得到同事的认可,得到这个社会的认可。每一堂课,罗玉明只要站在讲台上总是告诉自己,在你的身上担负着一名师者的责任,师者的良心,师者的荣誉;每一堂课,他的眼中总是闪动着动人的光芒,里面是对学生的期望,是对这一份期望的尊重,是在课堂挥斥方遒的激情;每一堂课,在他那张方正的脸上,不留意你只能觉得面色淡如水,但细心的留意,总会发现随着他手势的起伏摆动,在他的面部总会有一些轻微的变化,流露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牵挂。
在教书育人的战线上,罗玉明并没有做出太多的伟大事迹,他只是日复一日平淡地潜心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中的每一条理论,进而或受邀、或自愿到各大公司企业为自己钻研的理论寻找实践的支撑。他认为,教师如果只知照本宣科,毫无实际操作经验,哪怕他的理论学得再扎实,也不能教导出一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他曾用一个比喻来解释他的观点:教学就如教授焊接技术,如果只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却不给他们时间的机会,不给他们讲解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那学生就永远学不会焊工。所以,罗玉明讲的每一堂课,都有着自己的计划。为了把课本上的知识讲解清楚,他经常出入图书馆,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为了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经验,他经常辗转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向企业工作人员请教实际经验。他给学生的不是四面透风的钢架,而是遮风挡雨的高楼大厦。为了建造这座高楼大厦,他经常在案边疾书,或到天瑞集团等企业考察学习,留下了串串足迹。

巧教学 引导学生

甘当一名引路人,引领学生在求知的路上走正确的路,避走弯路,一直是罗玉明对自我要求中最重要的一条。而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对一名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应用型系部的教师来说,就要求他本身要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此,罗玉明常与各大企业做深入交流,把他遇到的形形色色经典经济管理案例,积累成为他教学中的丰富资源。在众多案例中就有这样一例涉及管理学中集权与分权案例。企业发展的规模大,管理者精力有限,将管理权进行分散,常常出现“一抓就死,一分就乱”的现象,很多企业因此很是头疼。对于这样的问题在管理学中就是一道集权和分权问题,他就以企业中的实例向学生分析,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做到集权和分权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深刻理解如何清晰明了的分权;如何做好对下属部门人员能力的考察;如何根据部门人员的成熟程度进行放权,明确各人的职责范围。通过罗玉明对企业的现实例子的剖解,学生对如何做到权力范围划分规范严格,权利下放清晰明确,有章可循的掌握更加有分寸。管理者,要做好监督工作,这在过去没有实际的经验,在教学之中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管理者要监视下属部门的一举一动,将监督错视为监视,而罗玉明凭借着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依靠实例很轻松的令学生认识到,所谓的监督就是管理者对企业项目大方向的把握,只要求结果,在过程中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能力。一条理论,一个案例,两者结合,他尽最大的努力让他的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做一名引路人,罗玉明做的不仅仅是求知的引路者,还是学生求职细心的指引者。他告诉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做出属于自身的风采,既使深处基层,只负责部门的清洁工作,要展现出你自身的魅力,认识到你不止在清洁,你是在为公司的众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最后你自身也能受益,甚至你会受到部门领导的赏识,从而得以升迁。

重科研 深入探究

作为一名教师,罗玉明深知他要担起为师的责任,一言一行阐释着教师的内涵,履行着教师的职责。他深知科研对于他工作的重要性,但他更知道教师的本职是教学,二者的关系他处理的很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他或者受同事无心言语的启发,或者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中的灵光一现,或者参读不同教材时,对于各个不同观点时的细心发现等等,积少成多,细流成海,积累成为他科研的课题。在他的认知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一类研究型高校,以培养研究类人才为主,开展的是精英教育,教师的科研课题更加偏向于高层次的学术研究项目,这无可厚非,而我们学校作为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求职的技能,因此教师科研项目应更加注重基础带有操作性质的课题。
对于科研和教学,罗玉明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从教学中发现问题,进而成为他的科研课题;以科研结果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加强教学效果。构成因果的循环,他教学的道路才会越走越远,他的科研才能紧贴教学,科研成果才能高于教学,而又服务于教学。上课的时候,他常常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就企业的经营得失、发展历程进行讨论,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汇总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讨论分析,总结小组成员得出的观点。最后,各小组就自身的观点在班上进行相互之间的探讨交流,说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做课题、搞科研从来不是罗玉明一个人的事情,他总是带着他的学生一起上阵,一起成长。从理论到实践,他步步稳若磐石,和学生携手,打响一场场科研攻坚战。(发表于《洛阳理工学院院报》2013年10月31日 记者:耿林霞 金鑫)

师者风范
校史春秋 师者风范
会长致辞 总会概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苑
校友相册 校友留言
返校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