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思想教育 ?理论园地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

时间:2014-04-22浏览次数: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论对大学生个人,还是整个国家而言,其重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从范围层次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虽不直接等同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要遵循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当前我们可以讨论凝练和建构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路径方法等方面非常全面、系统地作了阐释,实际上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具体结合到大学生群体,如何在他们中更合理有效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管有许多方面的因素要考虑,但从目前具体实践来看,有四个方面是最需要着力坚持的。众所周知,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一定社会的个体树立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他就能够获得相应社会的认同尊重,并赢得自身发展。价值观支配人的行为、态度、信念、意志等,看似“弹性”,实则决定一个人一生所能达及的“高度”。一个人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树立起来,最根本的要将其内化为政治信仰、理想追求。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应简单地理解为“24个字”的内容的一般性宣传教育,仅就字面意义进行介绍并引导行为践履。其实,透过这24个字,最能起到统领作用、最能反映其精神实质的,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这一内在要求,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理想信念,其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及践行的持久性、稳定性。若脱离了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定是苍白和虚无的;同样若脱离了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同样是软弱和无力的。在当代中国,任何一名大学生只要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其行为一定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24个字的要求来。因此,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置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形”与“魂”的统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把准确认知对象特点作为前提

  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形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在实践中多半是从把握大学生的实际特点为起点的。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时代境遇下,大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往往是多角度的,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过程同时也是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的不断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们价值评判的参照系并非单维的,而是多维的;作为价值评价主体,他们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求我们积极研究大学生群体,准确认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而才把握其价值观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面对的不是抽象的群体,而是具体的个体,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主动了解学生实际,区别对待、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引导,实际上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惯常方式。从目前各高校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探索来看,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讲求“在群体教育中主动关注个体以增强整体性,在个体教育中辐射影响群体以突出示范性”的方法思维,由此“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把工作做实做细做透,是最重要的前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把两支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牵引

  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而在所有教师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班主任这两类教师的影响是主要,也是最积极的,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培育分别从主导性、日常性两个方面起着牵引作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着力加强这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在课堂主渠道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中心是教学建设,而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师资建设,因为促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两个转化”,关键靠教师。教师的思想品格、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成败与否。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最近,他们是最了解学生的教师,承担着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事务管理、维护校园稳定等许多重要职责。围绕进一步建设好这两支队伍,尽管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层面,都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来看,这两支队伍建设仍是然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把增强系统性协同性作为方向

  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以高校为主阵地,但并不全然以高校为主。在社会日益开放多元的今天,校园与外部社会的“形式边界”几乎是不起作用的,特别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方面,有时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还难抵社会消极环境的负面侵袭,这就迫切要求要打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现实“壁垒”,努力促进社会育人合力,做到全员、全社会、全过程育人。目前,缺乏培育过程的顶层设计,系统性、协同性的不足,恰恰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包括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

  系统性和协同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力和培育体系的现代化要求。一要加强整个德育的综合治理,特别要一体化设计大、中、小学的德育体系,使课程、教材内容与人的价值观形成发展过程和规律相适应。二要加强责任主体建设,理顺领导管理体制和相关的政策机制。要打破整个行政性之间的壁垒,强化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三要树立“生态思维”,努力使社会性的行为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一致,实现社会对学校育人功能的反哺和支撑。比如,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要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等等。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战略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把握住其中几个关键着力点,至关重要。

上一篇:“公平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纽带
下一篇:何中华:清明习俗中包含了丰富的家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