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思想教育 ?理论园地 ?正文

“友善”是社会“正能量”的彰显

时间:2014-05-13浏览次数:次

一般说来,“友善”应属道德、伦理学的范畴。

  从汉字字面上看,“友善”由两个字“友”和“善”组成。

  “友”字的本义就是“朋友”、“友好”,如《荀子?性恶》:“择良友而友之。”这句话有两个“友”字,词性不同,前者是名词,指“朋友”;后者为动词,指“友好”。我国古人的“朋”和“友”也有区别:“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友”字从“友好”之义又可以引申为“相亲近”。《论语》:“与朋友交”;《司马光?潜虚》:“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善”字会意从言从羊,本义“吉祥”,词意非常丰富。例如“美好、善良、慈善”(形容词);“擅长、修治”(动词);“好人”(名词);“好好地(副词)等等。古人云:知善致善,是为上善。《国语?晋语》:善,德之建也。《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左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把“友善”作为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可从五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是作为人的“心理”和“意志”。这是最核心的方面,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修练和积淀,才能成为固定在心中的“常态”。从主观上出发,即发自内心,总是“与人为善”,总是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在长期的实践中,“友善”已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心理积淀下来,变成“意志”乃至成为“自由意志”,成为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在这里,“友善”虽然不属于世界观的范畴,但是作为“心理”和“意志”,却又最接近世界观,最终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统一。

  第二是作为人的“状态”和“境界”。这个方面来源于“心理”和“意志”。当人们在评论某个人“很友善”时,是说这个人的“状态”,属于客观的评价。使“友善”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然而,主观上的自我评价是否“友善”,也很重要。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我是一个“友善”的人吗?能达到“友善”这种心灵的“境界”吗?这种自省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反思。应该说,能够真正到达这种“境界”的人,堪称完美。从哲学上说,“友善”作为人的“状态”和“境界”,形成了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三是作为行为和动作。“友善”是人的一种行为,是在动态中体现出来的。判断其人是否“友善”,主要还是看实践,听其言观其行。而作为个体的人,更主要是践行“友善”。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友善”的氛围和风气,都直接与绝大多数人能否践行“友善”密切相关。践行“友善”,是在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能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践行“友善”,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是作为目标和追求。“友善”可不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和追求?我以为是可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友善”作为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目标,去追求和塑造,看做是人的自我完善,是完全必要的。追求“友善”也是在追求幸福,因为“友善”的人,乐于助人,乐在其中,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友善”的氛围、风气乃至社会环境,是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幸福也是社会主义的属性之一,“友善”则是社会主义幸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

  第五是作为价值和意义。“友善”作为核心价值观,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应当深入思考和认识。在践行“友善”的过程中,人们将进一步思考和认识究竟什么是“友善”?怎样评价“友善”?这也正是“友善”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人们在践行“友善”时能够善于深入思考和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就会朝着更高的文明跨越一大步。

  上述五个方面,实际上是沙巴体育,沙巴体育平台“友善”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是在“真、善、美相统一”的哲学意义上去理解和把握“友善”。我认为,“友善”在核心价值观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也发挥着最为基础的作用。形象地说,“友善”真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在;也像水一样,透明、无味。人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和水。因而,人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友善”。“友善”在社会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当“友善”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当“友善”像春风一样扑面而来,当“友善”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方方面面,那么,人们一定会看到社会生活充满了欢乐与微笑、互助与关爱、和谐与幸福。整个社会也会呈现出盎然生机,蒸蒸日上。反之,如果“友善”与社会生活不沾边甚至很遥远,社会充满了邪恶和伪善,那么,整个社会一定会呈现出日落西山、气息奄奄、死气沉沉的局面。其实,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友善”战胜“邪恶”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尽管在人类文明史上,“友善”与“邪恶”总是相伴相随,时而“邪恶”也曾占居上风,但是,人类已经厌恶并唾弃“邪恶”,它被人类所抛弃是必然的。说到“友善”的最基础作用,体现在人们最普通、最一般的社会生活之中。“友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街坊邻里、同志同事、上下级之间、服务和被服务者之间,“友善”是最基本的“人之常情”,是“正能量”的彰显。像“雷锋”那样的“友善”,在我们的社会中始终是楷模。“雷锋”并没有远去,就在我们身边。“当代雷锋”郭明义的事迹感染着国人,据光明网披露,自郭明义2011年3月25日开通微博,仅仅一年多时间,他的粉丝已突破千万大关,2012年6月11日上午8点达1003万多。另据《光明日报》报道,通过网络,有5000多人报名加入郭明义爱心团队,1000多位遇到困难的人得到了网友的救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郭明义所做的种种“善举”和“善事”,鼓舞着人们,带动着人们,让爱心在你我他之间传递,让“友善”之花在人世间处处开放。我认为,当前首要的是在人民大众中,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建立和巩固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前面已经说到“友善”的“友”为同志、同事,大家都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共同努力奋斗。我们“友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友善”在一个美丽的中国,“友善”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应成为我们共同的坚定信念。在人民大众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里需要指出,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更应该成为先行者。

  其次,要注重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要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友善”的内涵,要把“友善”作为一种目标和追求,深刻认识“友善”的价值和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友善”,什么不是“友善”,要明辨是非。对那些“友善”的人和事,要赞扬和讴歌。反之,对“不友善”的行为要批评甚至鞭挞。在全社会中,鄙视不友善的行为,让它没有市场,甚至没有藏身之地,形成一种“友善”的强大舆论力量。

  第三,重在实践。践行“友善”的渠道很多,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友善”的理念,不断深化对“友善”的把握和理解。特别是对“友善”作为动词去理解和把握。我以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民众中涌现出来的“志愿者”和“义工”,这种践行方式值得提倡。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把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放在第一位,助人为乐等,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值得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第四,用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友善”的践行。要使“友善”成为彰显“正能量”的社会风气,光靠教育和宣传是不够的,特别是只靠人的觉悟和品行,也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用制度支持,用法律保障。我们一定能够探索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践行“友善”的途径,防止出现让“友善”者伤心和失望的现象,例如扶起倒在地上的老人,反而被认为是肇事者。摈弃和抵制“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从此“友善”不再“缺位”,真正形成全社会友善和谐的正气。

上一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纠偏大学功利思想
下一篇:“公平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