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示范校建设纪实

发布:党委宣传部  2018年02月12日 15:21  浏览: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育人方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示范校建设纪实

一、以学校服务面向为基础确定专业定位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中确立服务国家建材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精确研究专业现状,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进行了精准定位。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定位。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为面向产业上游,主要是元器件的应用;把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为面向信息应用产业。根据企业需要定位。在深入企业召开座谈会、广泛调研、深度合作、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分别定位为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控制技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嵌入式应用与消费机器人三个方向。根据地区发展定位。根据洛阳市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努力转型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情况,将自动化专业定位在智能装备的控制技术上(包括控制系统、智能仪表、传感器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根据新兴产业定位。机器人产业集中体现了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功能,该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新兴产业和龙头产业。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将自动化专业定位在机器人控制技术上(包括软件、伺服驱动器、传感器、光机电一体化以及执行器等)。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驱动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

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用什么样的体系来培养人才是首要问题。学院建的思路是:以培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为驱动,在政产学研用平台上引入CDIO理念,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应用型人才。

一是建立基于OBE-CDIO的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自动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拥有优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实践资源。学院率先在自动化专业,以国际工程认证的标准,引入CDIO理念,联合智能装备、自动化、智能电网等相关企业,将智能装备、机器人课题分解到课程中。即把从企业遴选的课题细化成三级题目分别分解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实践中。

 

二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累计投入经费近千万元,创建了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工程训练平台以及科技创新平台等自主创新平台,每年完成开放实验项目40余个,累计开放超过8700人·小时。在科技创新平台中,与企业共建了智能家居实验室、GE自动化智能平台实验室、尚观科技产学研实验室,学生参与了与企业完全对接的具备真正产学研意义的实际工程项目,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是建立模块化、层进式校外工程实践体系。根据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不同学习阶段,建立了模块化、层进式校外工程实践体系。大一暑期进行以专业认知为目标的社会实践、大二暑期进行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生产实践、大三暑期在产学研基地进行以工程能力为目标的工程实践、大四进行以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毕业设计。

 

三、以大项目教学法为载体夯实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建设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电子工程应用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等课程中创新采用“大项目教学法”,夯实了课程建设。

在电子工程应用设计课程上。强调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应用效果为目标的设计原则,将典型系统设计项目解析为不同的环节。学生组建团队围绕实际应用环境和应用效果完成选题、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电路设计、产品设计等环节,每团队完成2~4个实用电子系统的设计,至少有一个系统以实物形式提交成果,这一成果占改课程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30%、报告含课堂交流在内占30%)

在计算机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课程上。采用“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等原则下,由三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选择项目,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协调合作的能力。期末考试采以项目为主导、以能力为重点,注重考核项目实施过程,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给出成绩。

四、以产学研基地建设为途径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把产学研基地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形成了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的格局,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不断创新,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结合,在各专业构建了“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企业学习累计1年。在联合培养中采用“双导师制”,由校企双方科研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担任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具体过程为: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建优质基地→企业以招聘的形式选择三年级合适本科生提供实习设计场所并指定企业指导教师→学院分派设计指导教师进行学业指导、毕业设计规范和设计过程跟踪→与企业、学校签订协议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后学生大四期间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并结合岗位和专业进行毕业设计(包括产品设计、产品测试、产品运营、商业计划等)→企业和学院共同组成答辩组进行毕业答辩。目前,学院与技研新阳、杨森工业机器人等公司共建优质基地10余个。通过“卓越班企业实习”“课程置换”的方式联合培养学生近200名,80%以上的学生与实习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

产学研基地建设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升。学院大部分教师都有“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造成的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教师很难融入企业,派教师到企业去学习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借助于优质基地力量,学院形成了新的师资培养方案,即结合产学研平台建设,由企业提供项目和需求,让年轻教师参与到项目的研发当中去,在企业产一线完成项目并将项目案例直接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形成了基地建设促进教师能力提升、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教师能力提升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基地建设的互利共赢、良性循环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进入省重点学科拟立项公示阶段;“嵌入式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科研平台;校企合作项目“大型特殊形状齿轮感应淬火装备的研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成效不断显现,学生应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深受行业企业欢迎,并在各级各类应用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专项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获中国旅游暨安防机器人大赛专项赛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

 


作者: 葛运旺、马玉波
来源: 党委宣传部